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考研学生应试学习模式的困境与出路(2)

时间:2014-06-06 11:53 点击:
二考研学生学习需要重视效率、遵循规律 考研学生的学习存在上述问题,从根本上体现出学习的低效率性问题。作为研究如何实现最优效率的经济学科,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理论对学习过程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启发意义和引

  二考研学生学习需要重视效率、遵循规律

  考研学生的学习存在上述问题,从根本上体现出学习的低效率性问题。作为研究如何实现最优效率的经济学科,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理论对学习过程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启发意义和引导作用。依此规律分析学习的投入与产出,可以发现在其它学科学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持续增加有限的某几科目的学习投入,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会因为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而最终的总体效果并不太理想,也即,简单地、机器地、狭隘地重复性学习、复习与记忆,已经很难再发现新问题,也不能够从更宽的知识面、利用更加有效的新方法,站在更高的理论平台去重新审视所学习的几个科目,从而不能更有效地搞好多方面的学习,也不能真正学好他们关注的那几门课程。这种学习方式严重缺乏效率。正是这种低效率性,形成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不同程度的“上界”,人与人之间由此形成能力素质上的差距。

  低效率源于在学习中没有遵循本身存在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有高的学习效率与实现预期目标。经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学关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完全可以由教育心理学理论关于学习中的“迁移原理”来给予解释。考研导向的学生因不能够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作用,而使得学习效率与业绩难有较大地改进。其结果就是,原本想把有限的几个科目通过“集中精力”的方式实现“专功”,虽然不断地付出大量精力,但事实上由于综合能力与素质难以不断提高而造成学习效率提升的进展十分缓慢。因此,优化所学习知识结构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充分利用“迁移”原理,遵循学习规律,提高学习的效率显然十分必要。

  三提高考研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

  以考研作为教与学的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高数量投入低效率产出”的粗放型教学模式,造成学生除了高强度学习投入之外,他们所涉猎的知识面也过于狭窄,学习方法因难以接收到外界信息及其影响而过于机械和陈旧,这对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而言,是极其不利的。转到强化素质与创新性学习导向上来,遵循学习的规律,提高考生学习的绩效,需要解决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根本性问题。

  1短期而言,考研学生本人必需明确考研是否必要

  考研并非适宜于任何人。它不过也是职业规划中的一条可选路径。不少人不切实际,甚至错误地认为考研是其唯一的选择。这种思维上的偏执将会造成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压力和风险。同时,考生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考研也只是实现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研究生阶段依然是进一步地学习、提高与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育过程,前期的低水平并非能够有效促进未来的高水平业绩与理想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考生要扭转错误观念,认识到考研不能靠突击,也不是投机,而是较长时期的锻炼、积累与升华的过程。以上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仅仅是学生的需要,学校也应意识到正确的可持续的教学定位。

  2从长期来看,问题的关键是制度建设问题

  不少地方性高校以“高考研率”为价值取向的行为值得深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改善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应偏离高校所主导的价值取向,更不能把教育目标扭曲成“考研导向”。问题的关键最终落在教育体制,具体而言,要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与人才的培养目的,教育机构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学科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减少学生逃课、厌学、偏科的概率。严格高校学生业绩考评制度体系,预防学习行为的扭曲。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降低应试中的分数权重,力求选拔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潜力的考生,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考研学生的应试学习模式的考虑,国内重点高校正在降低考研初试成绩的权重,提高面试权重,从而倒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当然应该引起考研者的重视和深思。难道一些追求高考研率的普通高校依然不能有所警觉吗?至于助长应试教育的考试培训机构,在教育体制得以改善以后,当会自行消失或转向辅助学生的素质教育事业中去,因为这将成为它们的理性归宿。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